篇一:我心中的桃花源
陶渊明爷爷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美丽而神圣的地方。那里快乐、和谐、美好、令人向往。我的心中也有一个桃花源,它是这样的:
它非常的干净整洁,环境优美,道路宽敞,街灯明亮,房屋平整,有许多锻炼、玩耍、休闲的公共场所。人们从不乱丢垃圾,污染环境。工厂不再喷吐浓烟,排泄废水。空气清新,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河流清澈,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田里的庄稼全都是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让人们放心地食用。道路上,行驶着各种专门研制的“安全环保车”,这种车是太阳能的,不消耗能源,不排放尾气,安全舒适,不会发生哪怕是轻微的交通事故。这里的人们都爱植树种花,家家户户的窗台上、花园里、小路旁,“站”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儿、草儿、小树儿,蜜蜂在忙碌的采花蜜,蝴蝶在翩翩起舞,到处是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这里的人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和平相处,互帮互助。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每当有人摔跤时,总会有人去扶他站起;每当有人突发疾病时,总会有人想尽一切办法去搭救他;每当有人受到伤害时,总会有人给他关爱和支持。每天清晨,大人和孩子们去上班、上学,再也不用胆战心惊的过马路,因为车子会谦让他们,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尤其照顾老人、小孩。白天,学生们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增长本领;年轻人在辛勤地劳动,创造财富;老人在公园里悠闲的打太极、聊天、散步,安度晚年。傍晚,大家纷纷回到家中,围坐在饭桌旁,开心的交谈、欢笑,享受温馨、享受亲情。
这里,每一个人都自食其力,没有乞丐,没有强盗,没有战争;每一个人都充满爱心,连动物们都得到很好的照顾;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大家都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来吧!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地球建设成一个充满关爱和幸福的桃花源吧!
篇二:我心中的桃花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后代人人都永远富足安乐。自古以来,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最高的理想追求。
可是,真实社会哪里有这么的美好?人人之间怎样才能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高官俸禄,也怎能不劳而获呢?我们常说:富贵无三代,清官不到头。一代代的人,哪能有出不尽的才能能够保证永远的丰衣足食呢?
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与愿望无异于空想。正如孔夫子在礼崩乐坏的战乱时期却仍像保留和挽救西周落后的旧制度一样,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无劳而终。社会就是社会,它不可能是一块无瑕的美玉,其中肯定充有利益与贪婪种种污迹,我们永不能彻底消灭他们,只能通过一次次洗涤来抑制他们的壮大。我们身处于社会中,也在处处影响着它。同时,它也在时时刻刻晕染着我们。当我们自身洁白,社会也会十分洁净,反之,社会也会同样混沌灰暗。在耀眼的光芒下,一粒沙砾的冷漠都会被点燃;在阴冷的幽暗中,一轮炎阳的热情也终将会熄灭。我们与其在这里坐等桃源仙境的出现,还不如自己去营造与寻找它。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微不足道的力,全部凝聚起来将会拥有多大的力量啊!是的,我们从来不缺少动力,我们所缺少的只是人人之间的团结力量与凝聚力。有了它,任何的艰难险阻,乱荆刺棘也会不堪一击。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不存丝毫偏见的。人人身份地位都应该是平等的,没有贫富差别,没有盗贼之乱。每个人之间都能互相伸出援手,共同实现各自的愿望,能够安居乐业,生活美好。我觉得,如果想改变一个社会的现状,最先则应该改变人们的素质与内在修养,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
就让我们付出各自的一份力量,去营造一个真正的“桃花源”。
篇三:我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或许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即使是曾经拥有,便很难相忘。
我最早一次去西塘的时候,还很小。当时父母带着,还有同龄的几个小伙伴。记得那条河很安静,一艘艘小船上多少都会有一点鱼,渔夫们在邻近的湖面上捕鱼回家。家家户户会彼此走动,有时还会几个男人闲坐在河边抽着烟谈笑风生。
我们在一渔户家住下来,条件虽说不算很好,但是户主对我们很好,给我们吃农家菜,睡好床铺。傍晚,男主人让我们去船上坐着,他一直微笑着摇着橹带我们沿河游览。太阳西下,天空中云变得火红,把不宽的水面也染得绚丽多彩。天渐渐暗了,一家家都点起了灯笼,水中的倒影越发美丽起来。那感觉无与伦比……
晚上睡觉时,虽有蚊子干扰,但点着蚊香,钻进蚊帐里,听着窗外隐隐约约的流水声,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那是我去西塘时候美好的记忆,觉得西塘就是我记忆中的桃花源。
去年,我又去了一次西塘,再也没有什么宁静可言了。家家户户拿出自家的东西在门口叫卖,不买就很生气。人人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苦恼。河道上不再只是几艘船了,十几艘大船停泊在游船码头。河道中全是垃圾,餐巾纸,广告纸,烟盒之属。一艘游船经过,我依稀记得摇着撸的就是当年的那个渔夫。他现在快乐也没有了,可能是天天就知道划船,因为游人来得多了。
转眼到了中午,我们准备吃饭,旁边家家户户都有农家菜,一堆人在招揽生意。我们去其中一家吃了,主人坦言说这个鱼是批发来的,不是捕得的;这个菜不是农家口味的,偏上海人的口味——甜了;这个汤不再熬很长时间了,烧一会儿清汤就上来了。虽说味道好像更鲜了,但始终觉得不大对——也许只是味精放多了缘故。
晚上睡觉,古镇里竟然有了好多宾馆!蚊子没有了,床铺更整洁了,但我久久没有入眠。
我心中桃花源啊,你去哪儿了?